为营造健康、和谐、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推进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和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工作,唱响网上主旋律,建设清朗网络空间,各大学校把首届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纳入年度工作安排。首届网络文化节以“融合·共赢·成长”为主题,内容涵盖三大类十余项活动,从4月正式启动到11月圆满结束,历时近8个月。首届网络文化节以其时间跨度之大,涵盖内容之广,参与师生之多,影响范围之深,取得成果之丰,而留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此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在于,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鼓励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唱响网上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全面提升网络素养,争做校园好网民,共同守护好网上精神家园,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成为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逆势而进,不断展示出令世人惊叹的资源优势、劳动力后发优势、技术后发优势、资本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由追赶到并行再到领跑,逐渐实现三级跳的大跨越。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新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要特征,在于经济总量、居民收入乃至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8%;人均国民总收入达8260美元,由2012年的第112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93位。2016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加4446元,超过同期全国GDP的增速;201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高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增速继续跑赢GDP。工业增速创下2015年以来最好水平,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都在回升。
另一重要特征,是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自2010年起,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2013年至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央视联合中国外文局的调查显示,全球1万份电子问卷中,每10个外国人中就有3个人认为,自己能获得中国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其中,102家国企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促进当地33万人就业。仅“一带一路”180亿美元投资,就创造了超过16万个就业岗位。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对外投资和进出口,平均每年直接拉动各国15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经济愈来愈强的世界影响力,推动着这个东方大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人民来说,意义重大而深远。诚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必将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和自信力,让我们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建新时代,共享新时代。
新时代的我们,享受着网络所带给我们的方便的同时,应当正确且全面的认识网络,充分地利用网络来展示自己的特长,用网络创造出自己的青春文化,让世界瞩目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