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与网络安全文化

作者:发布时间:2021-04-14浏览次数:128

摘 要:针对新的安全形势,我国确立了新的国家安全观。随着信息化迅猛发展,我国安全形势更加复杂,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网络发展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技术、自主创新、管理和人才等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网络信息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信息安全密切相关。网络安全文化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建立健全。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网络安全文化  文化建设

    1 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例如环境、能源、卫生、反恐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这都需要各个国家的深度合作。新的安全形势,呼唤出新的安全观和新的安全对策。旧的安全观念中,因一方把自己的安全措施解释为防御性的,而把另一方的措施解释为可能的威胁,为追求自身安全而增加其他国家的不安全感。现实中就会导致一方为自卫加强军备,却造成另一方的军备竞赛,造成不安全的地区环境。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局部武装冲突乃至战争,基本都是这种旧思维的产物,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为持久和平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必须摒弃冷战思维,树立新安全观。

    网络空间现已成为国家主权主义延伸的新疆域。国际信息安全环日趋复杂,西方加紧对我国的网络遏制,并加快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同时,重要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风险日益突出,信息安全网络监管的难度和复杂性持续加大。[1]

    1.1国际信息安全环境更加复杂

当前,全球正处于网络空间战略的调整和变革时期,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信息网络成为西方国家推行其意识形态的有力工具和场所,互联网是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美国明确提出将战略威慑作为未来重点,声称保留使用所有必要手段的权力,包括外交、军事和经济手段等,对网络空间的敌对行为作出反应。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也都将网络攻击列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世界范围内组织网络攻击力量,发展网络武器,加快建设网络攻击和威慑能力,广阔的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等角逐的新战场。

    1.2我国互联网发展概况

    从1994年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网络发展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

    2015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旅行预订以194.6%的年度用户增长率领跑移动商务类应用,o2o市场快速发展,成为引领行业的商务模式。我国互联网在整体环境、互联网应用普及和热点行业发展方面取得长足进步。[2]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新宠”,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

    1.3我国互联网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中国目前是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近年来,西方媒体不断渲染“中国黑客威胁”,比如20118月发生多国多组织多家公司遭受黑客攻击,信息安全公司“迈克菲尔”又发布报告称源头可能在中国;又如“棱镜门”的爆发等,使得我国信息安全发展压力增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的业务也由简单到复杂多样。在连接能力信息、沟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互联网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网络物理安全、网络系统安全和网络管理安全等几个方面。黑客通过基于网络的入侵来达到窃取敏感信息的目的,也有人基于攻击网络的乐趣入侵电脑,造成网络瘫痪,许多企业因为遭受网络攻击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营。

    2 核心价值观下的网络安全文化

    2.1核心价值观是网络安全文化的价值标准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3]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抗争,最终取得顺利!这一切都因为人民心中都有同一个理想——中国梦!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国人民力量的精神纽带。因此不管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要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日益显示出特有的力量,对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了强大影响。正确看待网络文化的价值观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2.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文化安全建设

    2011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力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4]因此我们要重视网络安全!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法治文化建设,才能有利于法的精神和法治理念融入网络虚拟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治与网络法治文化建设的法治相契合,实现“德法文化”营造网络虚拟社会的青山绿水。

    3 正确处理好核心价值观与网络安全文化之间的关系

    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功能和多重性价值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既不能因其有价值合理性一面就漠视其负面影响,也不能因为其存在着负面影响就限制其发展。放纵和堵死都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使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繁荣当代中国文化作出贡献。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网络安全文化的实现:

    第一,在内容方面要从政治方面防止来自国内外的反动势力的恶意攻击、诬陷与制造和平演变的图谋。要坚持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向,既顺应时代有不迷失方向。要消除淫秽、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内容,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二,在保密性方面要设定存取或进入的控制权限,防止机密信息流失或泄露。

    第三,在破坏性方面,要防止病毒、垃圾邮件、网络蠕虫等恶意信息耗费网络资源。青少年群体的网络使用行为对网络娱乐的发展、文化走向,以及手机上网的推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

    4 小结

    网络的多元化、价值的多向性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和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具有引领的坚实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政治建设,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