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重要的舆论场。建设并守护清朗的网络空间,在众声喧哗的虚拟世界中,切实凝聚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南充市委宣传网信部门积极应对新媒体挑战,多主体推进、依靠群众力量、外化内化齐用力,同护共筑清朗网络空间,为宣传思想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主管单位和多个主体整体推进
“互联”思想是人类永恒发展的主题,即便是虚拟的网络空间亦遵循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规律,这就决定了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决非限于一家之事,而需要在主管单位主导下,凝聚合力,多主体整体推进。
一是主管单位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打造网络强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近年来,我市由宣传网信部门牵头,认真组织市县两级网络人员、驻市和市级新闻网站、重点商业网站、论坛和移动客户端负责人,参加网络培训班,增强参训者的思想意识水平,使其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提升参训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成为宣传好手、新媒体人才。主管单位创办网络杂志,承载网络管理服务智慧,扩大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定期召开“双周交流会”,组织网信干部轮流授课,有了智慧的火花、思想的交锋,每位党员干部能更加深刻领会核心价值观、明白新时代舆论工作使命,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
二是新闻网站和政务微博主动发声,做大做强主流。各级各部门全面入驻“三国源论坛”,开通政务微博微信,成为倾听民声、呼应民声的主渠道之一。主要新闻网站和相关单位在“甘肃锑污染”、医患纠纷等具体事件中,通过网络及时适时发声,赢得话语权,避免了谣言产生、戾气扩散。加强正面宣传报道,谋划开展了“彩绘上墙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行为随手拍”、“酷暑送清凉·盛夏献爱心”、“知名网友一起评仪陇十年大变化”、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绿书签”等重点宣传活动,深化了广大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强化了广大网民对主流声音的认同。
三是组建协会广辐射大覆盖,搭建兴趣平台。着手成立网络文化协会,吸纳网络工作者、本地电商、普通网民等网络界相关人士,通过开展网络文化沙龙、网络文化研讨会、网络文化读书会等活动,构建咨询平台、提供人才保障、发展网络文化软实力,有效增强网络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网络爱好者沟通交流,促进全市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人本主义和自由表达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这里的“人”是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广大群众。网络是虚拟的,其运用主体却是真实的人,网络空间理当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空间”,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必然为了“人”、依靠“人”。
更加尊重网民意见。网民来源于群众,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包含了对党委政府的充分信任,包含了对城市故里的拳拳之心。我们俯下身、沉下心,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通过发起网络投票、开通网络举报频道等方式,零距离倾听网民呼声。
更加贴近网民需求。网络是虚拟的,其影响却早已“虚拟照进现实”。面对网络曝出的疑虑和不满,我们以公开透明的姿态贴近虚拟世界背后的“人”,与群众互动交流,接受群众监督,邀请网民代表参政见证,消除疑虑,解决问题,达成“网上听民声,网下解民忧”。在西河治污、发起网络献爱心等事件中,宣传网信主管部门诚挚邀请网民代表亲往见证,提出意见,让网民亲身参与到公共事件中,既消除了与民隔阂,也使弘扬主流价值观成为网民的自觉选择。不定期组织网民四季游、邀请其参加网络工作座谈会,与网民的线上线下互动同步进行,将网络管理转化为网络服务,将网络“群众性”的天然属性具体化,让网民切实感受网络主流思想是接地气的群众思想。
更加注重网民发展。毛主席曾经寄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年轻人作为网民中的主力军,常常扮演最活跃的网民角色,他们的声音将最终影响网络空间。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对他们的正确引导十分重要,要让健康向上的思想潮流占领青少年的思想高地,让青少年为网络生态制造绿色氧气。不定期开展与高校、中学的交流调研活动,积极支持学校开展各类精神文化活动,如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汉字听写大赛,并予以报道造势。关心关注本地学校网络论坛发展建设,网信干部主动参与学校论坛话题讨论、参加学校论坛线下活动,在真诚的交流、温馨的分享中,增加与青少年网民的共鸣点,依靠这一主力军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春风化物、润物无声地营造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
在网络舆论空间,尊重“人”、关注“人”、贴近“人”、依靠“人”,才能为群众所信服、所拥护、所捍卫,才能让向善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高地。
法规制度和价值观念共同促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存在形态上看,法规制度借助于强力发生作用,可以强制性迫使人们服从,属于外因;价值观念是人们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取向,指导着人们行为,属于内因。我们在管网治网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一作用规律,使二者相互强化促进,致力于网络空间的持续清朗,网络文明的不断升华。
坚持依法治网,加大网络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力度。按照中省安排部署,依据《国家安全法》、“账号十条”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护苗”、“净网清源固边”、“惩治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等系列专项行动,清理了网络乱象,网络空间逐步清朗起来。通过系列整治行动,强化网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使网站负责人和网民明确自由与秩序的边界,使其了解自由是目的,但秩序是手段,没有秩序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形成多样制度,有序应对网络常规事务及突发事件。紧贴实际,逐步建立属地网站审核制度和分频道年检制度、重大事件一级响应值班制度、分组引导传播正能量制度、对网站负责人诫勉谈话制度等网络管理制度,保证维护网络安全和清除网络雾霾工作有章可循,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制度设计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网信工作者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自觉遵守、彻底贯彻,并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把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到具体政策制度和行业管理中,推动核心价值观念落到实处。
观念引领民心,同频共振弘扬主旋律守护网络空间。在人人发声的自媒体时代,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包容异声异见,毕竟互联网并非零和博弈空间,我们的主旨在于守住主流思想阵地,让核心价值观在网民心中落地生根,使网民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助力传播正能量,同护网络汩汩清流。常规化开展与网民对话谈心活动,邀请灵魂人物在主要论坛网站发表主流言论,请业有所长的网民成为各项活动主角,如摄影爱好者作为摄影担当、国学爱好者宣讲传统文化和丝绸文化……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核心价值观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指导着法规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同时通过对正确价值观念的宣传,促使人们更好的遵守法律法规;法规制度作为政治上层建筑,强化人们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管网治网过程中运用法规制度和价值观念相互强化,无疑使网络发展行稳致远。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深知思想政治工作是经营人心、管理思想的长期性、复杂性工作,我市宣传部门将肩负使命担当,扎稳思想工作的网络藩篱,继续与广大网民共同筑牢清朗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