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络安全教育

作者:发布时间:2021-04-19浏览次数:99


    摘 要:网络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他们了解世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媒介。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技能和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力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技能,帮助大学生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关键词:网络安全;当代大学生;网络观

    网络的迅速发展伴生着网络安全问题,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认识不清,网络安全知识匮乏,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对网络的强依赖性是导致其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宣传网络安全知识。

    一、什么是网络安全

    随着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时间的频频发生,防护网络安全已不是个新话题。从广义上讲,网络安全就是指网络信息和网络文化安全,网络信息建立在虚拟社会中能够保持其可用性和真实性,通过传播手段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一种模式。从狭义上讲,网络安全就是其系统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受到保护,不会由于某些原因遭到破坏、泄露或者篡改,网络系统能够顺利安全地运行。

    二、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

    1.网络游戏本身就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延伸。游戏是人们借助各种游戏道具、方式、规则对生活、生产、战斗的模仿,是人们对真实生活的虚拟再现。美国学者安·杜西尔认为,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玩偶,也负载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因为玩具和游戏绝不是简单的娱乐开心的工具,它们的关键作用是帮助儿童决定自身和周围事物的价值。玩具娃娃尤其诱导儿童仿照它们,按照玩具娃娃的形象来想象自我。网络游戏借助于数字、电子、网络、创意、编剧、美工、音乐制作等高科技手段,对现实生活的虚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成为网络时代的人们身份认同的一种存在和情境,或者是一种社会建构。游戏者通过虚拟世界而创造一个新的自我、尝试、体验、张扬一种与现实背道而驰的角色和个性。网络游戏成为一种完全有意置身于日常生活之外的、不当真的、但同时又强烈吸引游戏者的自由活动。

    2.网络游戏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的快速成长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知识丰富,头脑敏锐,接受新事物快,人际交往意识强烈,情感日益丰富,自我独立意识强。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群体喜欢挑战,敢于冒险,渴望友谊与爱情,希望了解社会和融入社会,获得成功,受到尊重。网络游戏是汇集了大批专业人才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等方面对青年群体进行透彻分析,以满足青少年不同需要设计开发的成果,设计者通过对游戏的文化背景、绚丽多彩的图像进行专业的打造,目地就是吸引青少年的眼球。网络游戏具有虚拟、隐蔽、平等、自由的特点,为游戏者提供了一个互动、仿真、竞技性强烈相对固定的平台。游戏者从游戏中获得的精神愉悦与满足与现实世界的差异和矛盾冲突,使游戏者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出现不适应,为求达到新的平衡,再次进入游戏。特别是游戏者为了不断使自己的角色快速增长积分或升级,必须付出超常的时间和精力,周而复始,从而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世界里。网络游戏成为神秘的虚拟的世外桃源,即便是对成年人也充满了诱惑,因而对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一旦深入游戏就痴迷上瘾,往往难以自拔。

    3.网络游戏商将大学生作为潜在用户。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决定了网络游戏商把用户群体锁定为广大的青少年群体。由于大学生经济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文化素质,且群体居住,利于游戏传播,因而网络游戏商把大学生作为其潜在用户的主要对象。随着电子竞技被列为国家正式体育项目,各地以大学生为主体纷纷成立了电子竞技团体,很多高校组织了电子竞技联盟,有的把电子竞技比赛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来予以开展,而目前电子竞技的正式项目无一例外是国际流行的大型网络游戏,因此,网络游戏打着电子竞技的旗号,吸引了大批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如果引导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青年学生。

    4.高校育人环境存在薄弱环节。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与高校育人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教学设备不足、课程内容陈旧等,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育、管理方法不当等造成学生的心理不适和压力,最终聚合为自卑、退缩、逃避、妒嫉、抗拒等不良心理。一旦缓释心理压力、消除不良心理的渠道不畅通或者方式不恰当,学生往往通过网络游戏,寻求心理的调节与平衡,久而久之,逐渐沉迷于网络游戏。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中虽然建立了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机制,但管理强度不够,领导对其不够支持。有些老师认为高校建立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片面的认为该内容可有可无,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就能代替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他们没有弄清一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是是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

    2.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的体制不健全。目前情况来看,一些高校确实建立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领导体制机制,但是往往都是“面子工程”没有实质东西,缺乏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制度,对网络安全教育管理没有进行部署计划,更不用说实施情况。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无法实现。此外,一些高校的领导小组没有明确职责分工,管理机制不清晰,只是名义和形式上的存在。这样一来导致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无法开展。还有些高校管理体制上分散不统一,学生处、保卫处、网络中心到处都有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无法合力。

    3.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内容陈旧。目前,很多高校仍然运用的是多年前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讲授形势还是老方法、老一套,没有任何创新内容。虽然有些高校在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方面增加了一些常见的网络犯罪案例分析以及常见网络安全防范内容,但是往往都是表面化的东西,实际内容很少,还停留在很久之前如何避免网络综合症、网络犯罪等陈旧问题上。就算涉及到一些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网购安全、网游规范等问题也仅仅是简单的宏观介绍,缺乏具体对策的研究,而目前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正需要加强网络运用和防范知识的培养。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措施

    1.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重视程度。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带给我们很多利益和方便。但是,在网络优势突出的今天,它也带给社会很多挑战,例如网络上随意传播的暴力、色情、反动、迷信等信息,个人信息被盗取、恶意篡改等,利用网络进行高科技犯罪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这就要求高校管理人员要逐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媒体向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学生们对网络中不良信息的预防意识,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教育是有助于自身利益的,是在校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2.健全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体制。健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管理体制,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总体任务,各部门统筹协调服从安排。高校具有网络技术的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其他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校领导的工作,健全网络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管理。在工作中要保证领导统一部署,职能部门统一服从的原则,针对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有目的地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例如举办网络安全教育知识竞赛,让学生在娱乐中体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网络安全知识。

    五、结论

    总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话题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中应该重视的一项新任务,如果要想让大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校园,那么生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就必须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开拓,让大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满机遇和挑战,使大学生更加自信地利用网络为其学习和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