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开展的2020“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专项行动”工作已经结束,笔者作为一名网信工作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文明上网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攀升,提升网络素养迫在眉睫。近期,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56亿,占整体网民的41.5%,延续增长之势。据调查,我国现有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初中则是青少年网络社会属性形成的关键期。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了解社会、结交朋友重要的通道和社会参与的重要平台。然而在推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发现,青少年在网络操作、网络信息的获取和鉴别、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伦理道德等方面均存在大量失范行为,因此,提升青少年群体网络素养已迫在眉睫。
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开展安全教育刻不容缓。毋庸讳言,网络也是把双刃剑,上网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对互联网信息的信任度高,可是对信息真伪缺乏辨识能力,缺乏对互联网安全问题的防范意识,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在遭遇网络安全问题时受到的伤害会更加严重。面对日益上涨的青少年网民数量和网络安全现状,亟需加强网络文明和网络安全教育,要注重遵循让青少年“安全地、创造性地、建设性地、有道德地”上网用网的原则,针对青少年开展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
开展专项治理,做好网咯安全“守门人”。调研发现,手机成为青少年上网的最主要终端,而网络游戏则成为青少年使用率高于网民总体最多的一项,其中尤以未成年网民为主,而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达到了67%。
目前市场中很多网络游戏产品充斥着暴力、色情、危害社会公德等不适合青少年接触的元素,只有游戏厂商、运营商自律,对游戏内容进行自审,互联网平台建立行之有效的屏障,当好“守门人”,才能为青少年建立一个健康完善的游戏市场。同时各地网信部门应当结合属地管网治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整治,紧紧围绕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平台环节,大力整治影响青少年健康上网的突出问题,推动网络环境持续向好,切实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不受侵害。
互联网信息行为治理最长远、最根本的是要从青少年做起,从青少年做起就要从培育网络素养抓起。在青少年触网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前提下,普及网络知识、提升网络素养需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发力、共建共治的长效保护机制,齐心协力守护清朗网络空间,助力青少年健康、文明上网。(汪乾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