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们身边的人民教师!电影《守望青春》进北大

作者:发布时间:2021-10-28浏览次数:25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守望青春》是我国首部聚焦高校辅导员题材的电影,以“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曲建武为原型,讲述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感人的故事,是一部歌颂教师、致敬思政工作者的优秀作品。

10月8日晚,电影《守望青春》走进北京大学,主创团队与北大学生、专职团干部、驻楼辅导员对话,共同致敬高校学子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老师们,一同感受青年身后平凡而伟大的守望。“时代楷模”、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曲建武,辽宁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长农涛,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张迎,辽宁省委宣传部干部处兼电影处处长杨利景,辽宁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胡承波,北方联合影视集团董事长、《守望青春》出品人韩涛,主演林永健,导演王野,演员黄云云等参加了活动。

“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学生们在一起”

电影主人公“刘威”原型曲建武与师生畅谈四十多年学生工作经历的切身感受,在他眼中,无论身处哪一个位置,其工作的核心和根本都是为学生服务,他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当谈论到为何从事“辅导员”这一职业时,曲建武慷慨道:“因为我要托举这些青年,让他们奋进。青年要努力地成才,努力地担当,中国的青年一定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他谈到,青年思政工作靠的就是一份“情”,是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事业、对每一个孩子的真情。他深情赠言在场师生,在新时代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伟大精神,像北大先辈一样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担当作为。

“时代楷模”曲建武作分享

“师恩如父爱,平凡而伟大”

主人公“刘威”饰演者林永健与北大师生分享了自己饰演高校辅导员这一角色的感受。感动于高校思政工作者为学生全心服务的呕心沥血,敬佩于曲建武老师投身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林永健几乎零片酬地接拍了这部影片。他表示,演员的本职是演绎大千世界,更是传递每一分平凡的深情、影响更多的人。《守望青春》正是这样一部能够给予观众精神力量的影片,片中老辅导员刘威三十年如一日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穷尽心血呵护他们成长,这种平凡但伟大的奉献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

林永健作分享

片中女学生“张倩”的饰演者黄云云讲述了角色在影片中的迷茫和成长,也分享了她在拍摄过程中的感悟。她谈到,“刘威”弥补了“张倩”童年中缺失的父爱,春风化雨般地走进了她的内心,让她走出迷惘和彷徨,就像所有高校学子生活中的辅导员们,他们始终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用耐心、细心和爱心守望着成长中的青年。

黄云云作分享

“让英模精神更接地气,把爱国情怀带给青年”

王野以致敬高校思政工作者为初衷,采访和了解了全国20多万名辅导员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不平凡经历,浓缩出电影中的四个故事。他表示,曲建武老师对于高校思政事业的信念和执着、对学生的关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正是他的创作源泉,选择林永健老师来饰演“刘威”这一角色就是为了更“接地气”地展现英模精神,让更多学生和高校思政工作者从中获得精神养分。

影片出品人韩涛讲述了选择高校辅导员这一群体作为着眼点的初心。他谈到,自己也曾有过作为辅导员参与高校思政工作的经历,曲建武老师的事迹唤起了他一直深藏心底的初心和创作欲望,更激起了他对于思政工作者深深的敬意。

王野、韩涛作分享

活动现场,北大学子、团干部及驻楼辅导员代表与主创团队深入交流互动,提出了对影片创作理念和人物设定的好奇和疑问,交流了思政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也分享了在北大学习生活工作的感受。谈起生活中与辅导员之间的趣事,现场气氛十分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