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一百年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而在广东这片红色热土上,南粤大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新生到大革命、土地革命,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斗争全过程,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一大批革命先烈都在广东战斗过,千千万万广东优秀儿女在革命斗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光照千秋的革命历史和革命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南粤大地掀起了以工农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怒潮。在广东,最早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开展农民运动的,是我国农民运动先驱——彭湃,被称为“农民运动大王”。这位从朱门里杀出的白面书生,带领广大农民,率先揭起了农会大旗,自此之后,农潮突起海陆丰,并很快波及广东全省。
彭湃是广东省海丰县人,1896年10月出生于一个工商业兼地主的家庭,他从小深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目睹当时社会的罪恶现实后,立志要改革不合理的社会,推翻不合理的制度。
初时,彭湃头戴白通帽,身穿学生装,足登帆布胶鞋,到村子里进行宣传活动。尽管极力想融入农民之中,却始终无法与农民亲近。于是,学生装换成粗布短衫,白通帽换成破斗笠。彭湃光着脚板,踩着泥泞的田间小路,再一次深入到农民之中,发动和组织农民参加革命。
1923年元旦,海丰县总农会宣告成立,会员达10万人,彭湃任会长。这是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组织。同年4月,彭湃到陆丰县宣传和发动农民,筹备总农会,接着正式成立了陆丰县总农会,会员有3万余人。但随着农会组织的迅速扩大,引起反动势力的恐慌。在8月16日,正值农历七月五日,海丰反动县长王作新以“农民抗租”为名,抓捕农会会员,通缉彭湃。在农民运动快被扼杀的紧要关头,彭湃一方面积极组织海陆丰农民准备武装斗争,一方面长途跋涉到老隆找当时统治东江地区的陈炯明进行说理斗争。同时,争取惠、潮、梅三地农会的声援,迫使王作新释放被捕的农会干部。
这就是海丰农民运动史上有名的“七五”农潮。
毛泽东曾称赞澎湃是中国农民运动大王,周恩来则在澎湃牺牲时,挥泪写下,“谁不知道广东有个澎湃;谁不知道澎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理想与信念、公平与正义,是澎湃一生的追求;而生于理想、死于理想,是澎湃短暂而伟大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今日这个新时代中,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红色故事,就是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载体。
广东作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了前赴后继的革命斗争和艰苦卓绝的不懈探索,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广东人民永远的精神财富和传世之宝。
讲好南粤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