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学院】铭记“一二·九”爱国运动,弘扬青春力量

作者:发布时间:2021-12-09浏览次数:12

“一二·九”运动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一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的抗日救亡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青年们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这种精神对当代青年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今天,就让小易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二·九”运动吧!

运动背景: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活动过程:

1935年12月9日凌晨,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近千名爱国学生离城较远,到达西直门时,城门已被军警关闭,请愿队伍无法进城。两校学生就在西直门一带召开群众大会,向附近居民和守城军警进行抗日宣传。

活动进行:

上午10点半,新华门前汇集了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十多所学校1000多人的请愿队伍。新华门紧闭着,门前排列着警车和架着机关枪的摩托车,军警宪兵手持刀枪。请愿学生高举着旗帜,手持标语,高呼抗日救国口号。推选12人为代表,要求面见何应钦,并提出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停止内战、立即释放被捕学生等6项要求。

上午11时,何应钦的秘书侯成出来与学生会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一味敷衍搪塞,为国民党对日妥协对内反共政策百般狡辩。同学们对其答复极为愤慨,振臂高呼“打倒卖国贼”,“请愿不成,我们示威游行去”,宋黎被推举为游行队伍的总指挥。

活动结束:

当游行队伍行至西单牌楼平津卫戍司令部附近时,遇到军警的阻拦和袭击。同学们不畏强暴,高呼抗日救国口号,继续前进,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队伍经西四、护国寺、地安门、沙滩抵达王府井大街时,已扩大到四五千人。王府井大街南口布满了军警,挥舞皮鞭、木棍,抽打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同学们与军警展开了搏斗,当场有数十人被捕。在国民党当局的镇压下,游行示威队伍被冲散了。

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发生的,党给学生运动指明了方向。它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一二·九运动不仅解决了当时存在的历史问题,也展现出了青年人的热血和拳拳爱国之心,也告诉了未来的我们,作为青年要承担起作为青年人的责任,不浑浑度日,不随波逐流,要有认知有主见,要为国家社会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语:

铭记历史,居安思危。当今的社会再也不是当年动荡不安的社会了,但国际社会上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我们的社会依旧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作为学生,也应当在学业之余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