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这些中国扶贫人

作者:发布时间:2021-12-17浏览次数:3

(来源:易班平台)

请记住,这些中国扶贫人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与此同时,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名字也被全国人民所知晓。


请记住,这些中国扶贫人!

54e4f0df5a276c6da5b7dba12364d2af.png

他们是:

“绝壁天路”,带头拔穷根的毛相林:带领乡亲们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又带头引路,培育水果、发展乡村旅游,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

刺绣脱贫,开拓一条新路的白晶莹: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筹划建立国内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等,共带动科尔沁右翼中旗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让百姓喝上“安全水”的刘虎:在发现身患肺癌的情况下,仍坚持奋战在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2020年5月,工程全面通水并投入使用,47万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彻底告别饮用苦咸水的历史。

用科技助力脱贫的李玉:他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2012年以来,率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地,帮扶800余个村、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350多亿元

做群众知心人的张小娟:她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贫困的家乡,遍访全县208个村的所有贫困户,被称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2019年10月7日晚,在下乡扶贫返回县城途中,因车辆坠河不幸殉职,年仅34岁。

用教育为女孩筑梦的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身患绝症,却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建校12年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

坚守科技兴农的赵亚夫:他40年坚守科技兴农的情怀,发展高效农业。2013年以来,他和团队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培育农村科技人才1200名

用生命探索脱贫道路的姜仕坤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山地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2012年到2015年间共减少贫困人口8.28万人。2016年4月,他在出差时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

成就贫困学生大学梦的夏森:她离休后仍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自己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其中100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为扶贫献出生命的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勇敢挑起全村脱贫重任,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却在2019年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一组数字告诉你,

我们的脱贫攻坚有多拼!

e3b71b561aa11547042b094e210c9715.png
d561c1c6e7360b3e600828586f6998e8.png
5dd6c4b200fb40a7b78041ebef790280.png
4a90463378c418cc5fc8934cc19e5d95.png
14d856cfe50c9f8d151b81c1863d7808.png
123d7d9193cb06af252c1a6a3c17eeec.png


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

ad31e8925887d2c99694c5e31e98076d.png

2月23日,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占全部贫困人口的19.6%;全国所有的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全部超过了国家扶贫标准,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的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了吃穿“两不愁”。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乡低保人数4426.8万人,低保标准同比增长8.6%、11.7%。城乡特困人员477.7万人,基本生活标准同比增长9.2%、12.2%。25.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分别惠及1212.6万人、1473.8万人。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增发生活补贴、价格补贴285亿元,为9.3万未参保失业人员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截至2020年底,全国社会组织已超过89万个,在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养老助残、儿童福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唐承沛表示,脱贫攻坚以来,全国社会组织共实施扶贫项目超过9万个,投入各类资金1245亿元,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扶贫,全国高校在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全国累计改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8万所;800多万名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70多万人……

256831fe013ba831100e7c6a0f41b3c1.png

8年来,教育帮助无数家庭战胜贫困、改变命运,迎来美好生活,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跟小易一起看看高校为教育扶贫做了哪些贡献吧!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为关爱弱势群体,落实为群众办实事的号召,培养当代大学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近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湛江党员振兴美丽乡村实践队于湛江建新镇土札村进行贫困家庭慰问,落实精准帮扶,传递社会正能量,助力乡村振兴。

2e8465b35028dc61192129d2d73d99d2.png
abb716349b4ea845d3eb157c7e4fe3fd.png

此次贫困家庭慰问,是给每一位实践队员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人生的苦难也许无法选择,但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活出坚强的勇气掌握在每个人手中。同时,在为村民奉献绵薄之力的过程中,也激励每一位队员牢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坚定信念,成为有理想、有志气、有担当的中国青年,不负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以小我星星之火,燎国家灿烂曙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语言因素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一个基础性因素。为贯彻、落实《2021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的文件精神,响应国家“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的号召,近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蒲声江韵”义教队,以暑期“三下乡”为载体,在高明区南洲村,开展为期15天的义教活动。

2ed273a095a7f751ec98b9a393623ec7.png
6567b32c643b41d45accf8aea24816f8.png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义教队的任务不只是提高孩子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是要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在孩子心中埋下“振兴乡村”的种子,通语立志,筑梦前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助力推普脱贫。


四川警察学院

为提高同学们对扶贫工作者的理解和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切实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热情,四川警察学院治安学二大队全体同学参与了此次主题为“致敬最美一线扶贫人”的观影活动。

4497c0eb937ca156db63e68196ca1517.png
e26e43bb1ba7ccb5fca8d4aac89d7104.png

这次活动有助于同学们提高自身使命感、责任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脱贫攻坚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社会建设以及脱贫攻坚的领导,从《山歌》中倾听智慧之歌,使好巧劲;倾听拼搏之歌,铆足干劲;倾听坚毅之歌,保持韧劲。


聊城大学

为积极响应团中央“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的号召,近日,聊城大学医学院“医”路有你青春行爱心医疗服务队赴聊城市冠县梁堂乡菜庄集村开展爱心医疗实践活动。

baa483aed28ef08ca9f018b96e36e3a8.png
f3d8bee195a3e35b6429a87ab3b94da2.png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使服务队成员收获了感动,增长了才干,更是以实际行动为推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有效提升了我院学子的专业认同度和自身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