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着力打造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精品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依托科技、携手教育、融合旅游,人们由此触摸到有温度的百年党史。
从红色旅游升温到三星堆考古引发世界关注,从“博物馆里过大年”渐成新年俗到马首铜像归藏圆明园广泛激发爱国热情,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就这样“活”起来,源自人们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深刻自信在新时代升腾凝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2017年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近日,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未来五年传承发展工作蓝图绘就。
(小标题)谋划“十四五” 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期待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党和国家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优秀传统的重大战略举措。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谋划好下一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十分关键。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4年之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出台,制定出未来五年传承发展路线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期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动态、开放的系列工程。规划明确了23个重点项目,包括15个原有项目: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及数字化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戏曲传承振兴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系列文化经典、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还有8个新设项目: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中华古文字传承创新工程、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城市文化生态修复工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
规划注重在记忆、传承、创新、传播四个方面着力:摸清文化家底,建立完善文化资源数据库,加强典籍整理编纂出版,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大投入力度,运用现代科技力量,提高保护传承水平;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融通多媒体资源,主动设置议题,创新表达方式,注重转化利用,加大传播力度,增强传播效果,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小标题)文化家底逐步摸清 研究阐发全面展开
2021年元旦,《记住乡愁》第七季在央视播出,讲述一座座古城的悠长文脉与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之一,《记住乡愁》受到海内外观众好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典籍,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深度契合点,目前已推出《论语》《孟子》《左传》《黄帝内经》等五批共计40种图书。
工程实施4年来,15个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文化家底逐步摸清,研究阐发全面展开。
——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2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积极推进文物、非遗、古籍、地方戏曲剧种、美术馆藏品普查和复核工作;加强文化资源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全国地方戏曲普查报告汇编》已经成书。
——公布两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实施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青海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研究等重点工程深入推进。
——截至目前,已公布13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9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划定历史文化街区912片,确定历史建筑3.85万处,不少有价值的工业建筑、文化景观也逐步纳入保护体系。
——完成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培育戏曲人才,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每年扶持100位戏曲名家向200名青年演员传授200出经典折子戏;传承戏曲经典,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录制京剧经典传统剧目350多部,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试录制25部剧目。
——截至2020年,全国制定颁布古籍保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4项;累计完成普查登记数据270余万部,占总任务的94%;累计修复古籍360多万叶,培训古籍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全国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达7.2万部。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实施以来,共有195卷启动编纂工作,其中32个分卷进入出版社的编校程序;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采风录制收集整理散存于各地区、各领域的民族音乐资源,录制约128小时的采风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