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为营造未成年人良好上网环境,有效解决网络生态突出问题,中央网信办已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
暑假期间,广大未成年人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互联网平台无疑是学习、娱乐、消费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有超过1/3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学习、听音乐、玩游戏、聊天是近几年未成年人比较偏好的网络活动。结合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情况来看,开展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行动,重点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正当其时。
构建一个清朗网络环境需要企业自律,更需要监管发力。日前,网信部门依法约谈平台负责人,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良网络内容传播问题,全面清理处置相关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并对平台实施罚款处罚。企业要端正坚守社会责任的态度,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放在“流量”之上,通过青少年保护模式等技术手段,给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干干净净的网络空间;同时,对于把关不严、落实不力的平台,监管部门要主动、及时出手,该罚的罚、该关的关,绝不姑息。
相对而言,涉黄等有害内容直接污染未成年人的心灵,也是对互联网空间显性的污染和破坏,而平台所塑造的网络舆论生态,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危害与具体的有毒内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亟待治理处理。
人人都有麦克风,但在很多情况下,网络平台上的讨论相对激烈、极端,有价值的对话很少,更多的是互撕谩骂、拉踩引战、刷量控评,甚至是人肉搜索、人身攻击、恶意举报等网络欺凌和暴力行为,具有情绪化和煽动性。在这种舆论生态下,事实真相缺稀,理性思考就会变得越发艰难;虚假信息泛滥,舆情快速翻转,社会负面情绪就会不断聚集。所以,此次专项行动将网络饭圈乱象问题、不良社交行为和不良文化问题纳入重点整治内容,不仅需要清理那些有形的有毒有害内容,更要防止不良网络文化这种无形之害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