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老年大学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三有”老人,是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黔南州瓮安县老年大学通过“1+3+4”模式,即:以开好思政课为主线,以用好三支队伍为保障,以采取四种形式为抓手,促进思政教育落地生根,取得了良好效果。
“1+3+4”模式 促思政教育落地生根
以开好思政课为主线。在每个学期教学过程中,学校均要开展思政公共课和在每个班级开设思想政治课。思政课的内容切实做到了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与政治思想理论武装相结合。主是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引导学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际国内形势及国情、省情、州情、县情和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等。二是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主要是老年人关心的社会风气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房价问题、看病难问题、养老问题、扫黑除恶问题等,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讲清楚、讲明白,积极回应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实现正面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三是与老年人的特点相结合。针对老年群体的特殊性,思政课把老年政策法律、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知识、老年健康保健知识、老年人中的好人好事宣传、老年休闲生活、心理健康、金融和理财安全、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都纳入了思政课的内容。由于思政课内容丰富,也结合了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深受老年学员的欢迎,起到了明德、解惑、化人的作用。
“1+3+4”模式 促思政教育落地生根
以用好三支队伍为保障。一是用好学校领导班子的主体作用。学校把老同志政治思想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与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把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进度安排和具体措施,学校班子成员承担主体责任,每个班子成员具体负责两至三个教学班思政课教学。二是用好教师的关键作用。学校专门对教师进行思政课培训,树立教师传道明道、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明确思政课的范围和内容,进行相互观摩学习,每学期进行1-2次经验总结,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三是用好临时党支部的重要作用。学校成立了学员临时党支部,把有威信、有能力、有素质、肯奉献的老党员、老干部选为临时党支部支委成员,由支委成员推选产生支部书记,组织支部书记、委员宣讲党的大政方针和时事政治、开展教学活动秩序巡查、开展互帮互学互助活动等,有效发挥他们在思政课建设和老同志管理服务中的沟通联络、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课工作队伍,有力有效地保障了思政课的开展。
以采取四种形式为抓手。一是利用“微课堂”。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开展思政课,把党和政府刚刚出台的新政策、新部署、国内外大事、要事、新鲜事等,编辑印成浓缩型的学习资料,由教师或班主任集中宣讲。二是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利用网上老年大学、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网、贵州空中老年大学、省州公众号、微信群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充分结合,通过班级微信群、校园公示栏、教室内的学习园地、教学楼内的电子屏幕等,在第一时间将思想政治学习内容传递给老年学员。三是开展主题班会。以思政教育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般放在课后一小时,有些班级还巧妙与外出游学等结合起来。如,合唱班学员把主题班会开在猴场会议会址,给全体学员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学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图文并茂的生动讲解,参观结束后,党员学员聚集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全体学员在党旗下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深情爱戴。四是组织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是以思政教育为主题,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比如,开展“我为祖国点赞”主题笔会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朗读活动,“传唱红色歌曲、感悟信仰力量”主题歌曲比赛活动,“喜庆百年华诞、桑榆红心向党”主题文艺汇演活动,“桑榆心向党、同走奋进路”主题宣传宣讲活动,“我学党史有感悟”主题党日活动等,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员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感党恩教育活动,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实现政治学习经常化、规范化和快捷化,使思政课变得有益有趣。